据行业人士透露安信,荣耀前中国区CMO姜海荣近期已加入长安汽车,出任旗下深蓝汽车CEO一职,而之前的CEO邓承浩则会出任深蓝汽车董事长一职。据透露,此次调整将助力深蓝汽车在电动化、智能化持续快速高质量发展。
左为邓承浩、右为姜海荣
而如果是让我来评价的话,我觉得可以将这起人事变动概括为:技术灵魂(邓承浩)升任董事长掌舵战略方向,营销悍将(姜海荣)空降CEO负责前线打仗。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的“黄金搭档”组合,也释放出深蓝汽车意图在激烈的新能源市场中发起更强力冲击的明确信号。
下面,就跟大家来聊聊我个人对于这次深蓝汽车高层人事变动的一些看法。
一、积极影响
1、品牌营销与用户运营的全面升级
用户运营的精细化:荣耀的用户社群运营(如荣耀粉丝团)非常成熟。姜海荣有望将这套体系带入深蓝,构建更紧密、更具粘性的用户社区,实现“用户驱动”的良性循环,这对于直营模式尤为重要。
高端消费电子打法注入汽车行业:姜海荣在荣耀的经历,尤其是在华为/荣耀体系下最擅长的“从0到1”的品牌建设、线上营销、粉丝运营和渠道管理,正是目前深蓝汽车最需要的。深蓝车型产品力不弱,但在品牌声量、用户心智占领上,与小米、问界等相比有差距。而姜海荣擅长打造“爆款”,精通如何与年轻用户沟通,这便能极大提升深蓝的品牌热度和平民化科技形象。
渠道效率提升: 如何高效管理线上线下渠道安信,实现销量的快速增长,是消费电子行业的看家本领。姜海荣的经验可以帮助深蓝优化销售网络,提升终端效率和战斗力。
2、战略与技术路线的持续稳定
技术路线得以保障:邓承浩作为深蓝汽车的“创始人”和技术总工,升任董事长意味着深蓝赖以立足的原力超级增程、全电数字平台等核心技术路线和发展战略不会动摇,保证了产品的“根”和“魂”不变。这给了市场和用户一颗定心丸。
顶层设计与长期主义:董事长职位使邓承浩能更专注于公司的长期战略、技术规划、供应链布局等宏观问题,而不必陷入日常管理的琐碎事务。这符合汽车产业长周期、重研发的特点。
3、“技术+市场”的黄金组合,形成强大协同效应
左为邓承浩、右为姜海荣
很显然,这是一个理想的互补架构:邓承浩(产品定义+技术) 负责“造好车”,姜海荣(品牌+营销) 负责“卖好车”。两人各司其职,一个看长远,一个抓当下。
这种组合有望解决很多科技公司“技术人才不懂市场,营销人才不懂产品”的脱节问题。若两人协同得好,深蓝有望推出更多“叫好又叫座”的爆款车型。
二、挑战与风险
1、跨行业适应的不确定性
汽车与手机虽同属“科技消费品”,但产业链复杂度、销售模式(重售后、重体验)、用户决策成本等截然不同。姜海荣的消费电子打法能否完美复刻到汽车领域安信,需要时间验证。可能存在“水土不服”的风险。
2、内部文化与团队的融合问题
姜海荣作为“空降兵”,需要快速融入深蓝以长安为背景的军工体系文化,并赢得原有团队的信任与支持。如何平衡新老团队,推动变革的同时保持稳定,是对其管理能力的巨大考验。
3、权力与职责的边界划分
虽然董事长和CEO职责理论上清晰,但在实际运营中,如何界定邓承浩在产品定义上的话语权和姜海荣在市场端的决策权,需要两人高度的默契和信任。如果出现分歧,可能会影响决策效率。
4、市场环境的极端内卷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是“血海”,价格战、技术战、营销战白热化。即使强如姜海荣,也需要在极度拥挤的赛道中杀出重围,面临的挑战远超当年在荣耀的时期。
三、未来走势
一句来概括就是:深蓝汽车的未来和发展前景,利大于弊,但执行是关键。
短期(1年内): 预计会看到深蓝在品牌声量、营销活动、用户沟通上有明显变化。发布会可能更具互联网风格,社交媒体上的活跃度会大幅提升,渠道可能会有新的扩张或优化策略。销量可能会有提振,但主要依赖现有车型(深蓝S7、SL03)。
中期(1-3年): 这才是检验成败的关键期。姜海荣的市场洞察会反馈到邓承浩领导的产品规划中,下一代新车型(可能包括SUV、轿车等)将会是第一个完全体现“邓姜组合”成果的产品。这款车是否能在设计、卖点定义、营销组合上实现突破,将决定深蓝能否进入一线阵营。
长期(3年以上): 如果组合成功,深蓝汽车有望摆脱目前“性价比技术男”的单一标签,成长为一个兼具技术底蕴和强大品牌魅力的成熟智能电动汽车品牌。不仅销量进入主流,品牌价值也会得到提升。
写在最后:
总之,长安汽车这次为深蓝走的这步棋可谓非常高明。它不是在替换主帅,而是在强化领导班子:让技术核心坐镇中军,请来营销高手冲锋陷阵。这体现了长安对深蓝品牌的极度重视和期望。
当然,这次调动的核心看点是:姜海荣能否成功将消费电子的敏捷营销和用户运营模式与汽车产业成功融合,并与邓承浩的硬核技术实力产生“化学反应”。如果成功,深蓝汽车的未来非常可期;如果融合不畅,则可能会陷入一段时间的内部磨合阵痛。
安信
股海搏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